古代历史中,汉族是一个“弱势角色”吗?事实真的如此吗?
古代历史中,汉族为何总扮演“弱势角色”?事实真的如此吗?
文|二壮说历史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而汉族便是众多民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民族。汉族的历史比较久远,早在上古时期,汉族便已经存在于这浩大的中华大地上。黄帝和炎帝先后成为上古时期一个部落的首领,而汉族便是众多民族中炎帝和黄帝这个部落的后裔,所以汉族人也被人们称为炎黄子孙。
汉族在它悠久的岁月里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第一便是在封建社会时期,汉族建立过多个王朝,例如秦王朝,汉王朝,宋朝。第二个是在古代的冷兵器时期,虽然汉族以农业为主,是农耕民族的典型代表,但汉族在与游牧民族的对战中,以农业为生的汉族还是比以畜牧为生的游牧民族胜率多,这些足以说明汉族的实力。
展开全文
但在近些年来,汉族却被一些网友刻画成了懦弱无争并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他们蔑视着这个从上古时期便一直存在的民族;他们讽刺着这个人口庞大的族群;他们嫌弃着这个以农为本,不会打仗的汉族;他们高歌赞扬着在历史中总是对农耕民族进攻的游牧民族。
笔者不知汉族是否如那些网友所说般懦弱无能,或者说汉族是否像网友所说般悲情,也不知游牧民族是否如网友说的那般骁勇善战,如网友所说般英雄。笔者只知道游牧民族那般骁勇是为了掠夺汉族的资源呢,而几乎每次游牧民族的抢掠,最终的目的直指资源。
反观汉族却总是不愿与游牧民族交战,这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吗?其实是因为汉族一旦深入草原,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总是会打游击,汉族在那般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会浪费许多的时间和财力。所以汉族才会选择一退再退,且不说游牧上,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汉室阿斗是扶不起,再加上,清朝时候,汉人的地位不高,且备受压迫,好像看起来汉族的地位不怎么突出,所以在这点上人们才会潜意识认为汉族在历史上总是扮演”悲情弱势角色“,但是汉族同样也涌现出了不少民将,他们往往一鸣惊人,万世流芳。
一直备受游牧民族蔑视的汉族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这一点说得很在理,是因为人以食为本,民以农为本。对于汉族这个典型的农耕民族,他们所渴求的,获得的,守护住的可耕作土地就是他们的“本”,这样的“本”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可耕作土地和劳动力是挂钩的,因此汉族在慢慢的占据了所有可耕作的土地,人数也慢慢增长了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汉族成了如今这般庞大的族群,汉族也因此成为我们国家的主导文化。汉族在人们眼里,既是“悲情角色”,又是“英雄角色”,它虽不似游牧民族般骁勇善战,但是他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沉着。它的这般沉着来自于包容万千的传统文化,它的这般沉着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磨难的洗礼,它的这般沉着来自于经久不息的坚守。
本文由二壮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