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Connor 火币pro官网下载 2024-05-27 29 0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拥有独特的风采。例如在老子《道德经》一文中,就有几点极为经典的建筑思想,并且传世至今、影响深远。现在,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中式空间理论

户牖与有无

《道德经》第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大约两三千年前,中国古人将单扇的门称作”户“,将开在墙上的窗称为”牖“。那时候,居室都已经有了户牖(门窗),人们也认识到空间虚实有无的辩证关系。

“有”提供便利;“无”发挥作用。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写明了这种虚实相生、互通有无的中式空间思想,并将门窗的存在提升到营造空间感的全新高度。

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门窗文化的诗情画境,也为中式建筑乃至世界建筑史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更多生活上的和谐与便利,影响深远。

据悉,美国有机建筑大师赖特尤其推崇《道德经》,他更是在梁思成前来拜访时直言:”中国的建筑师,只要了解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几句话就行了。"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

道法自然自然

天人合一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自然是原本就有的样子,也是万事万物应时应变的天然逻辑。中国传统建筑中饱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展开全文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人安居乐业的传统生活方式,中国园林庭院艺术的发达,从此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哲学基础。

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例如在门窗以及仿古构件点睛的中式栖居里,飞檐翘角如同高贵冠冕,棂格花窗恰似自然画屏,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浑然天成。

四季的变迁、朝夕的更替、山水的灵秀……都在中式建筑的风骨中化作居移气、养移体的居住理想。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都与自然完美相融。

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传承文化发展

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式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有了门窗与古建构件的点睛,也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式建筑的完整性与美观性。

浅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几点建筑思想

从传统中来,到生活中去,聚焦美、呈现美,让建筑有风骨,让生活有温度,其本身也是一种美的所在。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式建筑“不言之教”的文化传承意义愈发重要。沉浸式体验中式生活,也已成为国潮顶流。

《浣溪沙》

【宋】晁端礼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

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

小楼今夜月重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