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刚传出好消息,欧盟对华杀了个回马枪,换来一张对等限制通知单
根据环球网报道,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措施,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举措背后,是欧盟近期在对华政策上的反复与对抗姿态。
欧委会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这一行为被外界视为欧盟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新的壁垒。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渠道,向欧方表达了愿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的意愿。但欧方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地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
马克龙(资料图)
在中欧经贸关系本应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欧盟此举无疑给双方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就在此前,中方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和诚意,希望通过合作解决分歧,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然而,欧方的行为却让中方的努力付诸东流。
中国外长王毅近期对欧洲进行了访问,期间会见了欧盟“外长”卡拉斯、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从会谈内容来看,欧盟虽然清楚在当前局势下,与中国强化合作是他们唯一的后路,但却重弹所谓“中国援俄”老调,还要求中方拿出“缓和中欧关系的方案”,这实际上就是想要中国单方面让步。
欧委会再次实施对华制裁,限制中企参与欧洲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法国财长隆巴尔更是把问题归咎于中国制造,声称“现在局势很复杂,欧盟没有其他选择,必须维护自身产业,绝不能让中国制造涌入欧洲,否则所有欧洲制造业企业将被扼杀”。
欧盟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出现了严重的战略误判。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欧盟认定他会像第一任期一样,对中国进行无底线地施压。他们认为这种局面会让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借着世界两强激烈博弈的机会,左右逢源获得利益。而且欧盟还觉得,自己体量很大,中美为了赢得博弈,都会开出很高的条件来拉拢自己。
展开全文
马克龙(资料图)
然而,现实却给了欧盟沉重的一击。特朗普这次与中国的“关税战”,只持续了一个多月就偃旗息鼓。从特朗普政府取消对华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喷气发动机的出口限制,还释放“防华”信号的举动来看,他不打算与中国继续对抗下去。这一情况,是欧盟无法接受的,因此他们竭力劝说特朗普把打击重心重新放到中国,又摆出对华强硬姿态来示好美国。
欧盟没有注意到一个重要情况,那就是中美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双方有缓和的余地。美国需要大量的中国产品,而中国也不希望美国金融“爆炸”引发一系列问题。然而,欧洲与美国的产业高度重合,没有什么互补性。事实上,拜登政府挑动俄乌冲突,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恶化欧洲的安全形势,让其制造业流向美国。特朗普的手段更加直接,对欧洲加税设置了一个前提条件:只要欧企到美国发展,就可以不加征关税。
面对欧盟的做法,中方再无耐心,一张对等限制通知单向欧盟送上门。这一举措释放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相关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这体现了中方在采取反制措施时的理性和克制,避免了贸易摩擦的进一步扩大。
马克龙(资料图)
欧盟应该认识到,中欧经贸合作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双方在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欧盟若继续坚持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对抗姿态,不仅会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也会对自身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欧盟需要摒弃战略误判,回归理性,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中欧作为两大重要经济体,其经贸关系的稳定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至关重要。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会影响双方企业的利益,也会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冲击。因此,欧盟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中欧经贸关系,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意与欧盟一道,推动中欧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但同时,中方也将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行为都将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希望欧盟能够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共同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在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