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丨汪孝安:在《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中寻找乡愁

Connor 火币pro官网下载 2024-09-19 25 0

我与嘉明是老同事、同龄人,他是一位建筑文化的热心传播者和城市建筑风貌的守护者,在他担任上海市建筑学会会长期间,曾为上海的既有建筑和城市风貌保护而奔走呼吁,这虽然首先基于建筑专业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但我觉得这也是他与在这座城市土生土长密不可分的情感有关。

新民艺评丨汪孝安:在《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中寻找乡愁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老同学、老同事、老邻居聚会,聊得最多的都是一些细碎的陈年往事,而聚沙成塔,这些看似个体的往事记忆,像拼图一样,所呈现出来的,却可以是一幅幅充满阳光、温情和城市烟火气的历史场景。建筑文化是与每个人最为贴近的文化之一,无论关注与否,却始终身处其中,许多与人们成长有关的记忆几乎都与建筑有关,家、街道、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商店、剧场、电影院、体育馆、杂技场、公园、动物园等等公共场所,还有天天路过的杂货店、菜场、米店、酱油店、老虎灶、大饼摊等等,所有这一切的生活、工作场景和个人经历,构成了每个人对于建筑和城乡的总体印象,成为各不相同的故乡情结,即所谓的“乡愁”。

新民艺评丨汪孝安:在《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中寻找乡愁

新民艺评丨汪孝安:在《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中寻找乡愁

展开全文

我曾是这本《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的先睹为快者,那还是两年前,嘉明回老房子拿资料,后来完成了长久以来想要写一下他小时候生活场景的愿望。写书的期间,我陆续收到他的一篇篇怀旧短文,由他出生地的长乐路说起,继而是富民路、巨鹿路的整个街区逐渐展开,由街区的风貌继而到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场景跃然纸上。他从小生活的街区与我小时候居住的街区亦相隔不远,文中的场景也引起我不少的共鸣,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只是谈及了“巨富长”,就像《繁花》写到宝总小辰光坐在假三层温热屋瓦上眺望远方,倾听黄浦江的船鸣那样,是那时候很多上海小孩类似的共同记忆。

新民艺评丨汪孝安:在《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中寻找乡愁

汪孝安在新书分享会现场

嘉明虽然是建筑专业人士,但他摒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用更为平和的叙事方式去描写街区的场景和建筑,在不失其为一本颇有建筑历史参考价值的专业图书的同时,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同时,其难能可贵的是嘉明在这本书中深层发掘了在这些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历史人物,有故事的建筑,是建筑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是彰显了街区和建筑的重要历史价值,这本书中扑面而来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与往事,带领着读者领略了“巨富长”的厚重历史。

新民艺评丨汪孝安:在《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中寻找乡愁

读者在阅读完这本叙述上海城市一隅如烟往事的文字后,是否也会激起您动笔记录自己童年往事的冲动呢。上海这座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城市,期待更多的市民与读者一起来叙述您所了解或亲历的这座城市挥之不去的百年沧桑,或许这也是嘉明写这本书的另一个初衷吧。(汪孝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