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东部高温仍处于鼎盛阶段,专家解读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差别

Connor 火币pro官网下载 2025-07-16 4 0

今天(7月16日)仍是本轮高温天气过程的鼎盛阶段。目前,中央气象台已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今天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高温天气持续,且高温范围将蔓延至华南南部,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部分地区达40℃以上。

近日,“网友怀疑气象部门刻意不报40℃高温”的话题引起热议。记者注意到,昨日湖南省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15日到16日白天的最高气温可达41℃,并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专家表示,气象部门预报的“最高气温”实际上是百叶箱气温,与体感温度有差别,体感温度会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

我国中东部高温仍处于鼎盛阶段,专家解读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差别

全国高温预报图。中央气象台供图

湖南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警,7个气象站刷新高温纪录

7月15日16时,湖南省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预计16日白天,湘中以北部分地区有39℃以上高温,湘北局部地区将达40℃以上,请做好防范。红色预警区域:长沙大部分地区、株洲北部、湘潭、湘西州东部和南部、张家界、常德、益阳、岳阳、怀化中北部、娄底、衡阳北部。

记者注意到,昨日湖南省气象台天气预报发布的高温数字比预警发布的更具体一些。据预报,15日晚上到16日白天,全省范围的最高气温在37℃至41℃。在天气预报中,“41℃”的预报值较为少见,足以看出此轮高温过程的强盛。

我国中东部高温仍处于鼎盛阶段,专家解读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差别

展开全文

湖南省最高气温预报。湖南省气象台供图

截至7月15日,湖南省汨罗国家气象观测站记录到40.8℃的高温,破当地7月极值。同时段全国共有72个站点打破7月上旬高温纪录,其中湖南地区包括汨罗在内的7站刷新最高气温纪录。

高温盘踞湖南已久。6月30日以来,湖南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6月30日至7月10日,湖南出现今年首轮大范围区域性高温过程,7月5日高温覆盖面积最广达17.8万平方公里。

湖南省气象台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周慧表示,近期湖南高温发展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同时,气压梯度小,风力微乎其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热量,温度明显攀升。

专家:预报气温与体感温度有差别

近日,“网友怀疑气象部门刻意不报40℃高温”话题引起热议。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7月15日,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局地最高气温超40℃,加上晴朗天气居多,地表温度迅速上升,烈日炙烤下,体感温度或超45℃。由此可见,人们实际感受的温度与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数值并不完全等同。

为何会有“刻意不报高温”的质疑?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常年从事气象科普,他发布文章表示,气象部门预报的“最高气温”,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参考。在预报中,气象部门没有强调“最高气温”是百叶箱气温,不是体感温度。张涛解释,公众把气象台发布的“参考”温度当成身边温度的“平替”,这是误会的根源。

百叶箱气温就是近地面气温,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测温高度必须在1.2米到2米之间,中国气象观测规范统一规定为1.5米。我国如今的2700多个国家站和7万多个区域自动站,都是这个测量标准。温度测量是气象记录的核心要素,经过标准化测量的数据才有意义,才能进行跨越时间、空间的对比。

张涛介绍,百叶箱为温度计提供标准化的遮蔽环境(通风、防晒、防雨),确保测量的是不受直接辐射影响的“空气温度”,从而大幅提升了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如果将温度计直接贴在路面上测量,温度可能超过60℃、70℃。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也表示,气象温度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不一样,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

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颜色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朱定真表示,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从预报员的评价体系上说,如果预报员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

■链接

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已于今年上线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天气更加频繁,对人体健康、能源、城市运行、农业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夏季高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既然预报中的气温和人们实际感受到的温度有偏差,气象部门有何做法可以让人们更精准地了解天气?

今年7月2日,国家首个健康气象风险预警“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气候变化健康适应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7月15日18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其中,河南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部、湖北中东部、湖南中北部、重庆中部、陕西中部、山东中南部、贵州中西部、山西中南部、江西中部、四川东部、新疆东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中南部、青海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

记者注意到,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给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以外出为例,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分别对应“避开高温时段外出”“避免外出”“不宜外出”。也就是说,红色预警下,上述地区的老人、孕妇、儿童、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患者不宜前往室外,应处于凉爽的室内。

该预警会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新媒体等多渠道发布,公众也可在微信

评论